英国人拼爹吗?


 
作者:伦敦巴特西
 
“拼爹”是近年在内地走红的词汇,频频见诸报章杂志,反映当下社会大众对阶层愈加固化的焦虑。其实,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不仅困扰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头痛问题。笔者今天就以英国为例子,探讨英国是否存在“拼爹”情况。
 
基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在英国,只要你有合法公民身份,人人平等似乎是社会的基本共识。然而这种平等是基于法理上的,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个人的际遇往往千差万别。
 
英国人在自身的历史中看到贫穷所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于是从20世纪开始探讨实施社会保障的可行性,二战后便开始全面推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走向俗称的“福利国家”(Welfare State),在全民免费医保、退休保障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都建立了教完善的机制。但是如果你以为有了全民福利就大功告成,那就大错特错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前几年英国的大学宣布对本地学生涨学费,从原来的3000磅一下跃升到6000至9000磅一年,引起悍然大波,当年抗议的学生甚至围住了王储查尔斯的座驾。
 
学生们的愤怒是有原因的。和国内很不同的是,英国人开始工作的时间相当早,很多普通人在读中学便开始打工,因为如果你出身是一个普通家庭,很有可能你的父母无法承担你的大学学费(2-3万英镑对许多普通人是巨大的存款数字)。我所工作的公司里的实习生,有不少都18岁出头,除了来求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想自立,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因此,很多英国学生上大学筹不够学费,只能向银行贷款。贷款虽然无息,但是毕业后一找到工作就要开始还款,除非你找到一份高薪美差,否则工作后还是要节衣缩食,绝非是有了社会保障就万事大吉。
 
相比之下,有钱阶层除了可以将自己的子女送去私校,博得升读名牌大学的头彩之外,富家子弟读大学很可能父母已准备好学费,还比普通人更可能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建立可观的人际网络,因此你很难不说,这个阶层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再加上英国非常要命的推荐人制度,由你父母建立的人际关系而带给你的推荐人,可能往往是某个行业精英,得到这些人推荐,你实际上很可能在求职者中获得优势地位。
 
也许因为如此,那些有较佳职业和收入前景的专业,通常都会竞争异常激烈,譬如法律、医学、金融等等。这些专业吸引学生不是它们容易念(实际很难)或者学费便宜(实际很贵),而是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向上一个阶层流动的最好机会,是获得社会地位的通行证;对于有势阶层来说,这是保持他们留在金字塔顶层的最好办法。
 
这么说来,即使在发达国家贫富分化也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吗?既是也不是。阻挡一个社会走向拼爹社会的最好手段就是从解决教育不公下手,但是英国的大学显然受到政府财政开支压缩拖累,在没法大面积提高效率的情况底下,平衡开支的唯一办法便是涨学费。学费上涨对本来已经富裕的家庭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那些想依靠教育改善自身(或家庭)处境的普通人,这条路比以前更加难行了。

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拨打咨询电话0755 82125009,或点击IDP教育集团官网深圳频道进行搜索:http://www.idp.cn/shenzhen/进行详细查询。

IDP深圳咨询部微信二维码:

 


相关资讯

IDP海外名校升学展(广州站)

广州
2025年07月05日 星期六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