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申请者,除了满足上述的一些基本的申请要求以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背景。首先,GT成绩一定要好,对于竞争激烈的经济申请,没有夺目的GT成绩无疑是使自己的竞争力大大下降,更不用说奖学金申请了。
GPA是不容忽视的一点,但对于已经毕业或者是将毕业的学生,GPA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要通过专业背景提升来改变自己的申请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学的录取率非常低,如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官方信息就是:We admit an average of 10-12 students each year。We received nearly 600 applications last year。可以看到,
从历史统计上看,从逻辑情理上看,套磁确实具有“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重要功能。对于那些埋头准备第三次TOEFL或者半夜背书使GPA稍有一点提高的申请人来说,套磁的边际效益更大,获得超额回报的几率更多。
自去年以来,留学生的奖学金已经在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全奖的录取名额大幅减少,甚至出现了完全没有奖学金的博士录取。
对于美国与加拿大部分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若已被系里录取但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教授愿意成为你的导师,那么你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中大某学生已拿到加拿大某学校录取通知,虽然她收到消息后马上与系里的老师套磁,但一个月后还是因为没有教授愿意接收而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成功的套磁信会给教授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亦会把教授对于异国学生的不信任降到最低。一般来说,教授的回信既有滔滔不绝热情洋溢的,也有冷冷淡淡随手敷衍的,从中也反映其对学生的态度。
当做了所有努力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不要放弃,成功一定是当你尝试过所有可能失败的路径并从中吸取教训之后才获得的,当然如果悟性高,也可以预先吸取前人经验从而避免失败的发生。
套磁的信尽量针对教授的研究领域进行一下修改,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有心得,可以加上。套磁信的末尾附上简要版的CV;把套磁过的教授名字和信箱保留下来,有回复的标出来,哪怕是模版;对于没有回复的教授,过一段时间换个信箱骚扰一下。
套磁信的写法其实并不难,我这里提供一种简单的写法:开头交代一下自己的身份(XX学校出身,打算申请XX年的PHD/Master Program),之后阐述自己的优势,然后说自己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问他XX年是否招人,自己是否有可能加入他的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