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还海外留学生一个真实的面目

或许我们真的没有当初他们说的那样好,但是我们真的没有你们现在想象当中的那么烂----请还海外留学生一个真实的面目!

不知道从从什么时候开始,去海外留学似乎已经成了一件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忽然之间,在海外留学变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更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夕日被国内外中介大肆追捧为留学天堂的新西兰一转眼变成了南半球最“著名” 的“垃圾回收站”,其“名声”之显赫,远远超越了它的邻居-澳大利亚。仿佛在一夜之间,远在北半球的中国人才市场中,对于新西兰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开始了一种莫名的怀疑和不信任。

“你的文凭不是花钱买的吧?”“原来你是留学垃圾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和主观判断已经充斥在了许多人的脑海中。更有甚者干脆就问“你留学花了多少钱啊?你是从哪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的?不是2流大学吧?” 目前,在中国大陆,的确有那么一些人片面的认为:“除了上西方世界那几所一流大学拿奖学金以外的学生,其余那些自费的留学生都是垃圾!”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来源于一个近年来叫作“留学垃圾”的特有名词,与此也衍生出了诸如“海归变海带”之类的无聊话题,近期来,综观大陆各类媒体,对此类主题的热衷及炒作程度根本不压于其他话题,似乎那些自费留学生都是不学好的,似乎那些海归都是国外混不下去的,似乎那么多的海待都是灰溜溜的在家等待着那一份“微薄薪水”的。

或许曾经创造了“留学垃圾”这个名词的那位作者,原本只是想形象生动的描述或者概括一下那一小部分不守规矩,不学无术的另类群体,到头来,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名词组合,却在今天,被各种各样的媒体拿来做文章,同时也被那些怀着各式各样心态的记者们灵活的运用和升级,以至于近来用来指向了所有的留学生群体。由此看来,好象那些凡是有中国留学生的国家包括中国本身在内都要面对这样一个“留学垃圾”的社会问题了。

从3,4年前的新西兰留学热潮现象到现在的所谓新西兰留学垃圾现象,事实上,新西兰和中国大陆的媒体的态度及言论在整个过程当中就像一个钟摆,不是走到这个极端就是走到那个极端。那些客观公正地评论很少能够在电视,报纸和杂志中被发现。新西兰和中国的媒体有时候就像是围观别人吵架的好事者和看热闹者,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新西兰的新闻说亚洲学生怎么怎么了,过几天中国的新闻又说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这样那样了,显然,在这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出炉之后,真正能够认真思考问题的民众当然是相对少数,大多数的人们盲目地接受着自己国家各类主流媒体对留学生问题的片面报道和灌输,其中不乏有些人,津津乐道的看着每条小道消息,然后推波助澜,添油加醋,甚至用意淫和想象来弥补一些片面的及缺乏有力证据的新闻报道。之后,又以讹传讹,哗众取宠。

事实上,在新西兰,绝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都是非常努力的,他们大多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那些就读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学生们,都是靠自己的刻苦学习来取得大专院校的“入场券”的如果事实真的像中国大陆许多媒体说的那样,花笔钱,买个洋文凭,那么或许国内的媒体真的是太忽略了新西兰法律制度的存在了。记者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是有真才实学的!让我们看看在基督城的各大院校中的中国留学生们,在坎大,林肯,教育学院的图书馆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正在认真学习的中国人的身影!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留学生活并不像中国大陆 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描述的那样,这些人整天充斥于赌场,妓院,干着吸毒,飚车等等一系列不耻的勾当。

大部分的留学生们事实上是过着有压力的留学生活的。首先,在语言方面,众所周知,我们大家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本身就需要投入很多的脑力和精力,这些学生大多都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然后考过了雅思或者预科的考试,从而才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继续升造的勤奋者。其次,在生活方面,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不单只是学习这么简单,他们还需要自己处理所有的繁杂事务,诸如,租房,开户,洗衣,做饭等,他们也必须学会自己适应不同的环境,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很大精力的投入,这种生活方式让留学生们不得不抛弃所有的依赖惰性,学会自己思考和规划在新西兰的日子。像这样在生存方式上的磨砺,虽然来得残酷和无奈,但就其作用及影响,要比那些在国内整天被父母师长的苦口婆心教育来教育去的孩子们来得有效得多。而且这几年,中国留学生们面对着家里庞大的留学支出和新西兰不稳定的金融,留学和移民政策,每一次心灵上的跌宕起伏也是国内同龄人无法所想象的。“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一句话,对于在新西兰的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来说是永久的刻在心里的,可是,另人感到伤心的是,像“这些孩子对生活的态度真是极不负责!”的话以及那些片面的无聊的冷嘲热讽,却大多数出自于祖国的媒体。这些还未毕业的同学们也着实做了类似于“三夹板”之类的角色,大有两头都受气之势,好多学生都说,被新西兰人误解还不算,连自己的祖国人民也不能理解,类似这样的一种带有失落感的怨言也慢慢的在这些学生中蔓延开来,记者听到的也是对此越来越多无奈的叹息。

很多时候,“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嘲讽” “多一份支持,少一份误解。”类似这样发自于留学生内心的呼声也可能在不同的媒体中出现过,可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的一些基本要求,却往往会很快的淹没于大片的嘲讽和讥笑中,显然对于这些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稚能的声音相对于那些“批评家”们有力的凭空叫嚣来说是显的那样的无力和弱小。

“留学垃圾,”“海归变海待” 这样的话题依然还在无休止地被那些记者们炒作着,同时也被许多看客们咀嚼着,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各式各样的争论也一直还在延续着,孰是孰非,胜负输赢,这一切对这些学习生活在新西兰的中国留学生们来说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麻木的无所谓,而他们在忙于应付那些看起来好象永无休止的各类大学考试和论文的同时,面对这些关于“垃圾”的话题或许只会淡淡的却又不乏坚定用自己现在的实际行动和将来的优异表现来表达这样一个声音:“或许我们真的没有当初他们说的那么好,但是我们真的没有现在你们想象中的那么烂----如果可以的话,请还海外留学生一个真实的面目!”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