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西兰少女的际遇

  2001年夏天,16岁的深圳女孩J同学,满怀新奇和梦想,经在国外留学中介机构工作的舅舅安排,开始了前往新西兰留学的旅程。2004年夏天,已满19岁,进入新西兰首府慧灵顿大学法律专业学习的J同学。据海南经济报包,暑期回到深圳后又来到海口姥姥家探亲的她,与记者不期而遇。8月7日晚,记者专程采访了J同学,了解到她留学期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她所感知到的中外文化之异差。

在长话中入眠

  依照新西兰法律规定,未成年的国外留学生,都必须在当地找一个家庭,由那个家庭负责留学生的日常生活。J同学刚去新西兰时,进到一个名叫潘哥威的小城市中学读高二。那个小城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小县城,地域偏远条件较差。J同学所寄宿的房东是一位60多岁的退休老太太。那老太太48岁就丧夫。

  刚到房东家里时,J同学因自己的房间与房东老太太住房隔得较远,晚上睡觉时J同学很有些害怕,每晚躺在床上,J同学都给在国内的妈妈打长途电话。直到在电话里讲困了,J同学才倒在床上酐然睡去。两个月后,J同学才渐渐适应了孤身在外的生活。

  记者提示:留学新西兰的未成年学生,都要委托一名监护人,并要找一个由就读学校认可的家庭一起生活,直到进入成年后,方可自行到外面租房居住。

打狗遭警察教训

  有一次J同学想起房东老太太克扣自己的生活费而不给自己充足的食物吃,就感到非常生气,看到房东家的狗跑了过来,J同学就伸手去打房东家的狗出气。房东回来看到后,马上打电话报了警。新西兰警察很快赶到现场,说你是刚来这里的留学生,不懂得新西兰的法律,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第二天,学校的老师又找J同学谈话,说在新西兰狗跟人一样,是不能被打的。同时警告J同学,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将停止对她的留学签证。不久,就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因殴打宠物,被驱逐回国。自此以后,J同学再也不敢打别人家的狗了。

  记者提示:新西兰等国家对“狗权”同样实行法律保护,提倡“人狗平等”、“狗狗平等”,如果殴打宠物,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着装不当挨批评

  在番哥威读书时,J同学嫌校服太长,衣服扣得太紧很不舒服,就私自将校服袖子剪短。第二天上学时,老师对她提出了批评,并让她重新买一套新校服。一套新校服要300多元钱,J同学不想买,校长就说如果不穿上标准的校服入校,她将被驱逐回国。无奈之下,J同学只好又让妈妈寄钱买了套新校服,这才允许继续上学。

  在番哥威就读了半年之后,J同学因与房东老太太关系闹得很僵,再加上J同学觉得潘哥威过于偏僻,整天都见不到别的中国人,就在假期转到新西兰首府惠灵顿读书。经过考试后,J同学因成绩优异,直接升级读高三。刚上学去时,安排到中国留学生英语提高班学习。

  记者提示:在新西兰等西方国家,老师不喜欢呆板的读死书的学生,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泼的学习气氛,但学生调皮也得适度,在日常学习期间,学生的行为、着装等方面也不能太张扬、太过份,否则将会受到学校的干涉。

学英语与同学发生争执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J同学就去跟整天说英语的伊拉克留学生相处在一起。因为她觉得跟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时,相互都是用汉语对话,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利。不想J同学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误解,他们认为J同学清高,看不起一起留学的中国同学。2003年6月学校举行国际留学生聚会,有中国同学就餐时故意将菜汁泼到她的身上。J同学就用英文问了句“为什么?”不想J同学这种“崇洋媚外”的行为,更加惹恼了其他中国留学生。几名中国留学生冲过来就要打她,几名伊拉克留学生一见,马上站出来与中国留学生打斗起来。事发后,学校里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再也不肯跟J同学来往,弄得J同学很难过。

离校时抱着老师哭了

  J同学因着装等事情跟老师发生了争吵,使得老师对她的印象很不好。由于原来担任J同学监护人的那名律师每年要收取12000元的费用,J同学嫌钱太贵,就将自己的监护权转到学校。学校不收取J同学任何监护费用,但负责监护的老师对J同学的管理就显得相当严格。

  为了改善先前自己的不当行为留给老师的不良印象,J同学就在复活节前问老师:我可以送礼物给你吗?得到老师的允许后,J同学在节日期间送了份礼物给老师,再加上J同学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老师这才转变了对J同学的印象。

  在高三学习的一年时间里,J同学一直对老师没有好感。高中结束后,J同学有了空闲时间去回想学习期间的事情时,才发现老师之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主要是因为他肩负着自己监护人的职责,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才这样做的。J同学对自己过去对老师的种种不理解感到内疚,同时也对老师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感激。假期结束回学校领取入学通知书时,J同学情不自禁地抱着那名平时对自己管教很严厉的老师,依依不舍地哭了。

J同学眼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J同学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中国人的人情观念很浓,在国外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注重更多的是金钱关系。J同学与负责处理自己在新西兰法律纠份的律师的关系一直很好,还经常送些礼物给律师,但轮到收费时,律师会毫不客气地张口向J同学要钱。有次J同学因电话费用问题,与同室的同学产生了纠纷,向律师缴了500新西兰元后,律师竟然直接了当地对她说500元钱不够。当时J同学因妈妈还没有将钱给她汇去,律师竟然将此事告到了学校。假如J同学再迟交律师费的话,将会被告上法庭。

  新西兰人在遇到金钱问题时,不管彼此平时的关系多好,都会当面向对方提出要钱的事情。不像中国人,一涉及到金钱问题,总是放不下面子,哪怕是上门收帐,遇到朋友或熟人都会含含蓄蓄地绕半天圈子,最后才忸忸捏捏地提到钱的事情。中国人相互之间总是存在着勾心斗角,而在外国人身上却少见这样的现象。

  新西兰学生学习很轻松,考题中不会像国内有填空之类的题目需要死记硬背。新西兰的考试全都是靠自由发挥。

  J同学认为中国国内交通秩序很不好,她假期在海口探亲期间,随处可见行人横穿马路和跨越道路中间隔离栏杆,而在新西兰道路中间没见到过设有隔离栏杆,但也没见到有人横穿马路。

  在新西兰家长是不能打孩子的,否则报警后,警察可能拘留家长并向政府交纳赔偿金。但回国后,J同学在海口因小事与母亲发生吵嘴,被母亲打伤了手臂,J同学要报警,母亲却对她说,警察是不会管这事的,管教子女,是父母的家庭内部事务,对子女管教不严,是父母的过错,家长打你是应该的。但在国外,却绝不允许家长打骂孩子。

  在中国,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要给小孩红包,常常都是私下里给孩子,让孩子被动接受。但在新西兰,大人不会给朋友孩子钱,只会送孩子礼物,如果不喜欢大人送的礼物,就会直接说我不喜欢而不接受,对方也不会感到尴尬。

  当问到J同学是喜欢中国还是新西兰时,J同学毫不犹豫地说喜欢国外。但J同学仍称她毕业后,仍将回国来工作,因为外国就业的机会太少,而且自己毕竟是中国人,父母亲都在中国,根还在中国。

  记者提醒: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期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美好的前程,一些父母甚至不惜倾家荡产支付高昂的学费(据J同学称,她每年的学费超过8万元,再加上数万元钱的生活费,不是一般人家所能负担得起的)送子女出国留学,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其利就有其弊,比如在新西兰就读法律专业的J同学,现在就连许多常用的汉字也写不出来,假如有一天她真要回国工作,只怕许多东西还得从头学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