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烦恼” 手握数张offer也需慎重择校

  因为美国的大学要求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在5月1号以前做出是否入学的答复,所以高中毕业生在度过了三月的大学发榜季后,就进入了四月的择校季。手握多个offer的你是否苦于如何抉择呢?美国的大学这时频摇橄榄枝,开展各项活动,争取被录取的学生尽早签下“生死文书”。下面IDP小编建议:即使手握多个offer,也需要谨慎择校!与其在通过网络了解未来将要就读的学校,还不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美国参加各大学的“开放日”活动,亲身观察感受,直接了解校园及周边环境、气候、大学文化等。最后权衡大学的排名、专业的选择、学费等因素,通过比较,最后做出取舍。
  四月择校季,清点手中“牌”
  一般国内的学生都会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大学录取过程中更安全稳妥,有更多的选择,大多不吝惜申请费,让孩子申请十几所大学的是很普遍的。多数学生会把自己申请的大学分为三类:一是自己心目中最向往的名校;二是与自己实际水平相匹配的学校;三是安全的学校,就是俗称“垫底”的。
  当然对于不同实力的学生,这三类学校的定义也不同。比如那些SAT、ACT、GPA成绩傲人,又有领导才能和大奖殊荣的,一般会集中“火力”进攻“大藤”(常春藤中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申请的第二类和第三类学校较少。实力略逊一筹的则会带着买彩票的心理报几所大藤,而把现实的希望寄托在第二类大学上。
  三月底四月初,录取季结束,学生们开始清点自己拿到手的“牌”。最开心的自然是拿到大藤“牌”的,若只有一张,没的说,妥妥地收入囊中。
  手握多个名校offer,苦恼随之而来
  拿到多张牌的还是多数,于是四月里的教育论坛上,时不时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儿子被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录取了,该选哪个?”“我女儿想学金融,在耶鲁和普林斯顿之间哪个更好?”看看,这样“甜蜜的烦恼”是不是有点拉仇恨的意思呢?
  不过对于大多数与大藤无缘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多些选择是欣慰的事,也是实实在在纠结、烦恼的事。面对那些势均力敌、各有长短的大学,学生和家长左右为难,举棋不定。
  “西北大学vs. 杜克大学,选哪个好?”“小孩想学商科金融。现有三个学校录取,纽约大学, 密西根大学和莱斯大学(Rice),请给建议。”“儿子想学电脑,加州伯克利和卡耐基梅隆,哪个更有优势?”
  抢学生,美国名校上演“攻心计”
  在择校季里,尽管“权利反转”使学生成为掌握主动权的一方,美国的大学也不会无所作为,他们频摇橄榄枝,希望被录取的学生能尽早签下“生死文书”。
  在发出录取通知书后,大学接着展开各种“攻心战”:在校学生与被录取的学生主动联络,邀参加大学的社交网(如在Facebook上的群组),让学生感受大学的氛围;一些名校的校友会组织聚会,邀请当地被录取的学生和家长参加。
  这样的聚会常常在事业成功的校友的豪宅里举办,籍此增加校友之间的亲密感和名校的荣誉感。
  而最引人注目,同时对择校可能起到“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用的是大学的“开放日”,因为这些“开放日”都集中在四月里,所以有些学生和家长在四月的每个星期里都做飞机去一个大学“赶场”。
  “开放日”的内容实质大同小异,都是极力展示学校最有特色的一面,让学生和家长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学校有所了解并产生好感。
  在这里IDP小编建议学生和家长:
  在拿到多所大学的offer而不知如何择校的时候,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不妨专程来美参加大学“开放日”活动,亲身观察感受,这样会对大学的很多方面,如校园及周边环境、气候、大学文化等等有更多直接的了解,心中的很多疑问也会得到解答,择校时会更有把握。
  四月里,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和家长对自己手中的“牌”反复掂量,在大学的排名、专业的选择、学费等等因素之间权衡,再加上在大学开放日中得到的感性印象,通过比较,做出取舍。
  有的人在大学的开放日上就“表了决心”,而有的人则在最后一两天才艰难地做出这个自己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