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的日子--论美国的大马路

  地球人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在车轮上的国家”。汽车在美国人的家庭生活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可以简单的说吧,如果一个人在美国不能开车,就相当于一个没有腿的残疾人,哪里也去不了。美国的公共交通很不发达,除了在纽约可以完全依靠公共交通出行外,在美国的各大城市,没有车都寸步难行。一个典型的美国白领家庭是这么构成的,一栋分期付款的house;两辆车,一辆SUV供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学,一辆普通的轿车供爸爸上下班;一条狗和两个小孩(美国保姆费非常昂贵,一般美国妇女在结婚后都呆在家里当全职主妇)由此可见汽车在美国文化中占有的比重有多大。

  美国的车多,其中在国内广受国人鄙视的日本车占了一半的份额,另外一半由美国品牌和其他(欧洲、韩)品牌构成。这和十年去去美国的情景不同,当时,美国车多过一半,现在美国车没有人要了,怪不得美国车厂都倒闭了。美国人还有个偏好,特别爱开大车和卡车。是不是有点接受不了?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辆辆经过改装的truck呼啸而过,而里面的驾驶员有可能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爷或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年轻女孩。

  习惯了国内高油价,刚到美国还真不适应。美国的油价非常低,低到让人咂舌的地部。2007年油价低的时候,曾达到过1.2美元一加仑的,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2人民币一升油。而且美国是没有所谓的过路费一说,高速公路免费。笔者曾驾车周游美国一圈,总共花了40美元的过路费,全是在纽约州花的。美国的油价是每日浮动的,随着全球油价的波动,加油站每日油价都不一样。而且更让人大跌眼睛的是,美国各个加油站价格都不一样,同一条街道相邻的加油站价格相差都很大。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了。


  美国高速公路是世界最发达的,已经成了网状。这个高速公路系统分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两块。南北走向的公路全部以单数命名,从西海岸的5号公路延伸到东海岸的95号公路。东西向的公路全部以双数命名,从南部的10号公路一直延伸到北部的90号公路。

  乘飞机旅行是所有公共运输中最为快捷的方式,但美国人还是更加喜欢开车旅行,在美国开车旅行的人数大大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平均每个美国人一年的行车里程达到15,000迈,合25,000公里。在美国,长途汽车对老人和低收入的人来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特别有名如灰狗巴士)这类人中大多是年收入在2 .5 万美元以下低收入群体。黑人等少数民族之所以依赖于长途公共汽车旅行,是因为这类人集中在美国的大城市,许多人没有私车,有的人即便有车,但因质量差也不敢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害怕路上抛锚或出车祸。

  对于留学生来说,到达美国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考取美国的driver license.这不仅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在美国,driver license 相当于身份证,留学生可以不用总随身携带passport,因为容易损坏,丢了相当麻烦)而且扩大你的活动范围,增加你的信息汲取量,从中发现很多有用的资讯。比如说looking for part time job, 租离校区稍远点但房价便宜又宽敞的apartment(免去忍受dorm又贵又狭小的空间,同时还必须定不喜欢的meal plan),再有就是找上几个好朋友一起驾车旅游了。

  中国人讲究四件事:衣食住行。在美国衣食住容易解决,不过出行解决不好,一样会给留学生活带来不便。希望留学生早日考取驾照,在美国那片土地自由驰骋。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