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所课程

  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研究所呢?这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在此试著提供一些参考的方向,希望对准留学们能有所助益。首先,应先确立一个基本概念,那便是选校不如选系,选系不如选课程,选课程不如选老师。意即在选择美国的研究所时,老师是最重要的。诚如刘禹锡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学校中有名师,比校名响亮要更为实际有用。获得硕士获博士学位的后,师承何方常尝试进军学术界重要的指标,指导教授所专精的领域,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研究方向及将来的发展。
  选择学校的第一步,往往是先作一个自我评量,分析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在和找到的学校资料比对,了解自己被接受的可能性。其实美国学校的选择非常的多,如果你要念的学门是MBA或电脑等,可能会找到上百所学校提供这个课程。一般而言如果有意申请的学校超过二十所以上,可能还须经过初选和精选两个过程,如此才不会因为选择太多而失去焦点,或造成了遗珠的憾。但无论是初选还是精选,读者还是要配合自己的条件,来找寻适合的学校。下文兹救自我评鉴、搜集资料、初选阶段及精选阶段等四大主题,来说明选择美国研究所的方法。
  1.自我评鉴:
  这个部分包括 GPA、留学考试成绩(如 TOEFL、GRE、GMAT 等)、学术背景、语言能力、学前准备、专精能力、工作经验、价值观以及经济条件等。建议读者在座自我评量时,应尽量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客观的分析现实条件下拥有的机会,再根据自己的价值取 向,衡量自己的筹码。
  2.搜集资料:
  刚开始不要自我设限,而尽可能广泛的搜集资料,资料的内容可包括下列三个主题:一为课程介绍;二为项课程的背景资料;三则考虑到个人的生涯规划与学位的间的关系。
  a.课程介绍:
  若已确定有意攻读的学科,应先阅读一些有关学科简介的书籍,除能了解一学科在美发展的现况的外,也能釐清自己对此一学科某些既定的刻板印象。如果只是模糊的知道自己的性向,却不确定究竟哪一个课程才是兴趣所在,更应广泛的搜集相关科系的学习内容,以助了解各种课程的区别。
  b.研读课程的背景资料:
  首先应广泛的收集相关资料,选出可能有兴趣就读的课程,列出提供该项课程的学校名单。由于美国研究所课程分类很细,所以相近的研究课程,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有时提供课程的系所也会因校而异,因此在找寻资料时,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所想念的课程可能在哪一个系所。例如:英语教学这个课程可能会在教育系的下,也可能在语言学系的下,所以找资料时,要特别留意各相关系所开课的情形。接下来收集系所老师的学术背景,研究的领域及方向。同时也一并收集相关科系的课程资料。
  c.个人生涯规划:
  除了搜集课程资料及学校资料的外,还要了解所欲攻读的学位是否与个人生涯规划的目标相辅相成。例如将来打算在大学中教书的人,在选择硕士课程时,就需考虑课程的设计,是否容易与博士课程相连结。此外,有些学科在毕业的后,可能要参加某些执照考试,才能以专业人员的身份进入就业市场。如果有此限制,也最好在选定学校课程的前就有所了解,如此才不会和个人生涯规划相抵触。
  有关生涯规划的资料,除了可以和师长及过来人讨论的外,亦可参考美国劳工部所出版的 Occupational Outlook Handbook( http://stats.bls.gov/ocohome.htm)的书或网站,本书对美国的就业市场有详细的解说,并有专文讨论不同学科的就业情况,对学成的后有意在美发展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3.初选阶段:
  先审核自己的入学条件,找出适合申请的学校,这个程序中,以学校的入学条件为最大的考量。一般而言,数字型的成绩(如:GRE、TOEFL成绩及GPA等)可以很快的筛选出适合申请的学校,但这并非意味著这些学校一定会接受你的申请。所以初选学校时,可以将自己的成绩酌情加减(如:GRE加减50分、TOEFL加减25分、GPA加减0.5...等),以增加选择的弹性。如果你有其它有力的申请条件(例如:工作经验、研究成果、推荐人或读书计划….等等。)还可考虑申请竞争性较高的学校。
  一方面浏览学校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做初步的比较,其比较重点可包括:
  a.比较学校的基本条件:
  其中包括学制、最高学位、入学要求、学杂费、学校声誉、外国外国学生比例及当地风土人情及气候环境等。
  b.参考学长们过去申请学校的经验,或和曾留学美国的师长讨论。
  c.学校评鉴或排名的书籍:
  美国的研究所课程,无论是哪一个科系,多没有公认或官方的排名顺序。因此在使用排名资料时,会发现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上,有不同的名次。例如美国工学院的排名中,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在美国世界新闻报导(www.usnews.com)中的排名为第十七名,但在辜曼报告(Gourman Report)中却名列第三十七。
  排名顺序的所以有如此众说纷云的结果,实来自于制作排行榜的单位,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与考虑的因素。因此使用排名时,也须充分了解制作排行榜的单位,所使用的调查方法及评估标准。
  综合上述的三项资料,筛选出二十至四十所理想学校,直接上学校的网页、写email或写信去索取入学申请表格及学校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整体学术环境。
  4.精选阶段:
  收到学校申请资料的后,可从课程、师资、同侪团体、设备、地点及学校的声誉几项条件来衡量整体学术环境。下列则为各项条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a.课程:
  ◎授予什么样的学位?
  ◎取得学位的要求?
  ◎提供什么样的课程?
  ◎课程的特色为何?课程重点及目标为何?
  ◎是否有实习或特别的训练课程?
  ◎是否有奖助学金的机会?
  ◎是否有任何的外来奖助机会,支持某项研究计划?@\
  ◎入学的要求为何?
  b.师资:
  ◎师生比率为何?
  ◎教授们的教育背景为何?
  ◎教授们从事的研究计划为何?
  ◎有无获得任何奖项?
  ◎教授们对研究与教学的态度为何?
  ◎教授们最近是否有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
  c.同侪团体:
  ◎课程中有多少的全时(Full-time)学生?最近有多少毕业学生?学生总人数?
  ◎学生的求学背景为何?
  ◎有无获得任何奖项?
  ◎是否有研究或工作经验?
  d.设备:
  ◎图书馆设备?
  ◎电脑设备?
  ◎研究室设备?
  ◎特殊教学器材?
  e.地点:
  ◎学校的地点是否有任何的地利的便?是否助于研究或实习?
  ◎校区及附近社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文化活动或艺术活动?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