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班级概念与国内不同

  如中国文学系一班、两班、三班等。此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以班为基础,每个班都有班长,和各学科代表,模式和小学和中学相同,系里将派出青年教师作为年级辅导员。所谓的同班同学,主要是指除了选修课程的同学,四年内都上相同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四年下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班级在中国的大学里来说,即是学生组织的核心,也是大学的基础:同样道理,没有学生是不属于班级的。
  但其实像中国大学这种以系为单位的“班级”在绝大多数的美国大学中是不存在的。对于美国大学而言,所谓的“班级”(CLASS)是在以学校为单位的基础上所有同一年进入大学的学生。所以美国人所称的“班”可以说跟中国学校的“年级”意义相近。正因如此,美国大学生对于班级的概念或许只有“某某年班”(相当于我们说的某某年届)。比如说像1990年班(classof1990)、2012年班(classof2012)等。也就是对应中国的1990年届、2012年届毕业的学生,在美国人理解,就是“同班”了。然后在前面加上自己学校的校名(注意是学校名字不是系或者学院),比如耶鲁大学1990年班、马里兰大学2012年班等等。
  此外,在教学中则有教学班,比如同一门课的学生,就是一个班,一个学生需要上不同的课,所以他就有不同的“班”,但这样的班是十分松散的,大家上课时在一起,下了课就各奔东西,同学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也没有什么班长、课代表,更没有对学生有管辖大权的教师辅导员。许多时候,一个学期下来,同班同学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的屡见不鲜。美国的大学生就是在这种松散而又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的。有时我想,我现在最好的朋友不少是大学的同班同学,如果像美国的大学生一样,几千个人一个“班”,这些好朋友岂不都不见了?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