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 申请大学要软硬兼备

  在国内不一定急着读AP课程

  申请大学“其实修AP是不是必要,还是因人而异。好处就是AP可以抵换美国大学学分,很多基础课就不用修了,而且可以省钱,也有机会早毕业。但是,短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掌握大学水平的知识,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以后的学习反而有副作用。一上来就学难课,GPA(绩点)可能会比较难看,另外就是和同届人上的课不大一样就没课友。”发现一些美国同学的高中都不提供AP课程。

  哈佛读了两个月的暑期课程,修的两门课程是宏观经济和机构管理。这段经历,在申请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给大学招生官留下了“能胜任那边的环境”的好印象。“但现在觉得,读这个暑期课程真的很贵,用这些钱做些公益也很有意义。”

  暑期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强度也很大,一年的物理课程,浓缩在两个月内,要完成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内容的学习,有三个期中考和三个期末考。“费用很贵,但这两个月,对大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并和那里的学生进行交流开阔眼界。”

  学会在课堂外学习

  美国的大学,校外活动很多

  “你完全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可以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也可以让活动占大头。罗志远给自己的安排是,一学期选5门课,然后把其他时间放在活动上。

  在西北大学,社团很丰富,他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也参加了物理学会、生物伦理学社。

  在大学,他的兴趣也得以延续。他从小学习声乐,在大学继续学歌剧,在国际晚宴上演唱歌剧,在密歇根湖上玩帆船,在美国大学乒乓球联赛上和队友们挥洒汗水,获得美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地区赛第三名。

  在大学一年,他看了15场歌剧、交响乐和音乐会,观察指挥家们如何指挥乐团。他在读音乐史课程时,写下《论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指挥艺术》作为期末论文,得到了该校音乐学院老校长的赞赏。

  美国大学教会最多的是,在课堂外学习。“大学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地方,需要你去不断寻找,不断尝试。”

  关于留学申请前的准备

  “国内的学生在理工科的优势巨大。但是现在有个不好的趋势,一些同学高中不好好上,只顾忙活出国,导致理科的基础也不是很扎实。”在高中的基础课,一定要好好上,课外稍微拓展,增加视野和广度,但是不要死做题,“思路最重要”。在这方面他很有感触。“大教室里第一排的一般都是美国学生,他们经常会提问,中国学生一般在后面就只抄笔记,这个就是习惯问题,独立思考、质疑权威的习惯,还有胆子。”在这方面,都是可以改进的。

  在初中、高中就多做一些活动很重要。

  “有些同学为了准备中考,可能在初三会把兴趣爱好丢掉。这其实很可惜。中考过了,这些都可以重新捡起来,保持一个连贯就可以了。”比如学钢琴,不要光上上钢琴课,埋头练习,在学校搞个小型的音乐会或者在班里有一个钢琴表演,都是很好的活动。

  关于语言和交流

  “语言交流基本没有问题。需要适应的是不同地方的口音。”建议是,多看看美剧,看看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