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长说的话——我的孩子要留学吗?

  四十几岁的朋友碰到一起聚会都会谈些什么?股票,房产,美食,还有自己的孩子。所有题目中恐怕孩子教育的问题是最有共性的了。因为我们已经处于“只有一个孩子可以关注;只有一条主路可以走”的社会环境中。
  由于我工作的关系,我周边朋友和我谈论的主题也从过去的医疗转移到今天的的教育上了。而我最常被问及,朋友们希望我提供意见的问题是:“你看我孩子需要留学吗?”“什么时候去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家长,企业雇主,以及从事国际留学咨询业者的身份所总结的看法:
  留学绝不会保证成功
  孩子是否需要留学先要看“留学”本身所能承载的目的。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留学”似乎是这么一种载体:它为学生获得“名校”毕业的身份;它给学生学术深造的机会;它有时还是家庭移民的一个步骤;甚至也可以简单到给家长一个“我的孩子在美国留学”的光鲜说法。我的看法简单鲜明:留学绝不保证成功。家庭必须清楚“有效留学”的成功要素,并为此作出充分准备。
  留学项目和路径务必和留学目的相匹配
  为确保给孩子一个有效的留学计划,首要的条件是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清晰地定义留学的目的和能够为留学所提供的资源,包括孩子自身的学业能力。一个来自富有家庭但是学习一般的孩子所适合的留学项目和一个经济能力不强但是学习优秀的孩子所需的规划应该是不同的。绝对不能一味地简化为所谓的“名校申请”。如果是高等教育阶段的留学,更要提醒我们家长不能拿中国高等教育的概念去套:在英美教育机制下能够入读名校和能够从名校毕业之间有很大的淘汰率。而企业雇主真正看重的是学生“获得学位,并且有很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由于各个家庭的情况各自都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能够简洁地说明“目的和项目”匹配的情况,我把一个家庭从经济能力(Affordability)和孩子的学业能力(Academic Capacity)两个方面把各种情况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类,形成一个矩阵:
  尽管在实际生活中的情形显然会比这个矩阵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但是我推荐家长首先用这类的工具把思路理清。不至于出现“左也想要,右也想要”的纠结情况。例如:在上图的第二象限中,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而经济条件不是太好的情况下,选择通常的策略“先高考再根据分数判断是否留学”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该家庭的情况属于第四象限描述的,那么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再对“是否参加高考”有犹豫,毕竟90%的孩子都不能进入国内的“名校”。对于这类家庭,我建议家长更早作出清晰定位,帮助孩子及早准备和规划留学,例如在国内就能早点接受双语教育。而由于对于经济和孩子就业的压力较小,也更有机会让孩子学习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
  IDP教育集团的顾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比较难咨询的案例其实是第三象限的家庭。原因是家长往往不愿意有合理的定位,而是跟从社会大流,要求“名校申请”。作为家长,从心态上我非常理解,但是确实不主张这种凡事“名校”的情结。这样做不仅仅增加了申请的难度(有时甚至是无解的),增加了家庭的负担,更为孩子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前面我谈过:名校不是进去就能毕业的。另一方面我很坦率地讲,现代企业在招聘录用人才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用来综合判断候选人的才能。完全已经不是20年前仅看海外文凭这么简单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留学,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花更多精力强化他们的语言能力,适应海外文化。这样回国后至少能够在“国际化视野”和“沟通能力”这两项上比未出国留学的竞争者强。而不是去追求学校的知名度。我在管理上,也要求IDP教育集团的咨询顾问们首先要帮助家长分析留学目的,设置匹配方案。除了提供名校的咨询外,还要能够有具体的条件式录取,语言培训和社区大学的方案。在即将举办的IDP全球巡展中国站上,我们为此特意邀请了不少这类学校来参展。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矩阵仅仅提供家长朋友一种思路,四种分型中我所给出的建议显然针对非常典型的家庭。实际生活中我们很难说哪个家庭可以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
  留学定位越早越好,充分准备才能成功
  通过上述的矩阵谈了留学方案的选择。那么解释“何时?”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了。我认为针对留学这件事情本身的定位一定要越早越好。对于属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的家庭,定位清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可以较早地选择放弃一些在中国不得不学,而人人知道“学而无用”的东西。让孩子从能够从局部解脱,放更多的时间在准备国际化接轨的课程和课外项目上:如英语本身,社会公益活动等。即使孩子不选择脱离公立教育体系,由于有了一个清晰定位,他们在一些科目上就不必纠缠在分数上了。
  我们当前的社会“功利化”为“成功”下了太狭窄的定义。似乎成功就是:有钱,有权。很少有人谈成功是让孩子快乐并有感恩的心;让孩子能够有效地沟通并善于表达自己。尽管我在前面谈到留学不会保障孩子的成功,我倒更愿意定义为“留学不会保障孩子有钱有权”;但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文明而优雅的人”,被他人尊敬。那么留学就将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他们将会接入“普世价值观”中。重点是您是否为他们的留学作出了正确的定位和充分的准备。
  当我们看到户外没有孩子在玩耍,马路上常常只有用拉杆箱拖着沉重的书包神色凝重的孩子们时,我们不得不想:“我们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