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公开课的精彩吸引广大学生

       一旦把一门在剧场里讲授的哲学课搬上网络和电视,一名哲学家就会迅速变身为明星。这正是桑德尔最近所经历的。

  只用5分钟,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便从略显局促的办公室,走到壮观的纪念大堂。这座堪称哈佛“地标”的哥特式建筑矗立于校园之中,既有宗教式的神圣感,又有生活化的亲近感。桑德尔教授的“教室”,就设在位于其中的桑德斯剧场。这里,正是他讲授道德和政治哲学入门课——“正义”的绝佳场所。

  桑德斯剧场跻身“美国最具历史性的剧场”之列。作为哈佛校园里最大的室内会场,它通常用于举办演讲、典礼、音乐会、节日庆祝等重要活动。全木质结构的剧场共有二层座席,阶梯状排列的座位环绕讲台,剧场内部宏伟庄重而不失温馨。

  “这样的环境给教学平添了历史感和戏剧性。”桑德尔说,“环状排列的座位让课堂里的人彼此容易看得到,有一种个人之间的亲近感,同时也让我觉得自己不像是在作演讲。”

  1980年桑德尔首开这门课的时候,学校只给他安排了一个能够容纳15人的小教室,但当年就吸引了100多名学生参加。其后,随着选课人数的迅速增多,“正义”课不断转移到更大的教室里,最后“不得不” 入驻“桑德斯剧场”。其时,这位年轻的教授也因为批评新自由主义哲学的代表性人物、同是哈佛教授的约翰·罗尔斯而蜚声学界。

  桑德尔的课每两年开讲一次,多年来课堂规模一直保持在1000人左右,在哈佛大学的所有课程中它是最大的一个“班”。至今已有超过15000名学生选修过这门课,因而被认为是哈佛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

  宽敞的讲台上,他语调柔缓地讲话,若有所思地踱步,就像是在自家的书房里。没有高亢的声音,没有花哨的手势。此时,桑德斯剧场变成了安静的教室,只有近千名学生集体敲击键盘的声音,如远方隐约传来的涛声,是对台上讲课者的款款回应。

  这是2010年11月29日,感恩节假期后的第一堂课,也是桑德尔教授30年教学中一堂普通的“正义”课。

像苏格拉底一样讲哲学

  “我是在教‘大家已经知道的东西’。”桑德尔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要取得的教学效果,就是要把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认为无可置疑的情境,变成陌生的东西来进行重新考察。”

  “如果有轨电车刹车失灵,你会为了避免撞死轨道尽头五个正在施工的工人而变道,宁愿选择去撞死另一条轨道上的一个人吗?”

  “如果有五个病人分别需要一种器官来做移植以挽救生命,医生为此去杀害一个健康的人,取出他的器官来,救活了那五个人,他的这种行为是道德的吗?”

  “中国的医院门口有‘号贩子’,他们雇人连夜排队挂专家号,然后倒卖给愿意出高价的病人。他们的这种买卖行为是公平的吗?”

  桑德尔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苏格拉底式的”。不论是“脑筋急转弯”式的伦理困惑,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例,都成了他课堂上的“作料”。在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的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康德、边沁、穆勒、罗尔斯的同时,在他的课堂上可以开放地讨论一切与现实生活贴近的问题:华尔街的分红、贫富不均、税收政策、反就业歧视、同性恋婚姻、堕胎……从这些人们不得不面临的道德选择出发,桑德尔带领学生引出哲学领域里的各种经典命题,着重说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

  对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桑德尔都会先问清他的名字,然后叫出学生的名字来讨论问题,他觉得这样的对话更显亲近,虽然这并不妨碍他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刁难”学生。

  桑德尔说,“我的目标不是试图用什么理论去说服学生,而是把他们训练成有头脑的公民。这门课的名字叫做‘正义’,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它的主题是公民意识。”

哲学明星到亚洲

  一旦把一门在剧场里讲授的哲学课搬上网络和电视,一名哲学家就会迅速变身为明星。这正是桑德尔最近所经历的。

  今年3月,复旦大学“世界社会科学高级讲坛”邀请桑德尔作为主讲人前来参加。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进入一个能够容纳二三百人的报告厅时,那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不仅过道里站满了人,甚至在讲台上,席地而坐的听众也把他围成一个圈儿,让他远没有了在桑德斯剧场的讲台上踱步的自如。

  后来他听说,为了听这个晚上六点半开始的讲座,有人下午一点多就前来“抢座”,很多人提前两个多小时就进场等待。

  事后,主办方给他演示了一家中文网站的“正义”课视频,那里显示的点击数达50万次之多。

  今年8月,当桑德尔应邀在日本东京开讲“正义”时,主办方通过“摇号”方式发放的500张免费入场券,竟然被黄牛炒到500美元一张。那一次,他索性“将计就计”,一开场就抛出“黄牛倒票是否道德”的问题,当场引发了热烈讨论。

  在哈佛,“最受欢迎的”桑德尔教授也许仅仅是在课堂上,而他最近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比在哈佛校园里还受人追捧。

  “我从青年人身上,直接看到了他们强大的动力和好奇心。”桑德尔说,他讲到的西方政治哲学、伦理学经典思想家的著作,已经被很多中国学生所熟悉。在中国进行的学术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活跃地参与讨论和辩论。

  让桑德尔感到兴奋的是,自己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这一现象也让他对教育的未来模式产生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