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生经历分享:我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商科

  自从2008年2月20日着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国际机场距今也有3年半的时间了。从2008年2月28日晚,第一次上“洋课”到2009年12月16日从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商学院院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再到2010年2月8日拿到雅思8分的成绩单,再到2010年2月13日网上递交永久居民的申请,再到2010年7月1日正式成为澳洲永久居民,这一连串的类似里程碑的事件清晰的镌刻在我的脑海里面。
  3年半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相当于用这段时间在跟澳洲政府和自己的理想进行的博弈,结果的目前为止我还没输。其实我身边有很多跟我类似情况的朋友,只有少数顺顺当当的留下来了。那么我们这些留下的是幸运儿,也是努力者。
  起因:
  很少有自发产生留学念头的人,除非是学术界的精英学生想去顶尖名校继续深造。我产生留学的想法有很大部分是受到他人的影响,父亲听他一个朋友谈及儿子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留学的经历,然后对我进行了一番“宣导”认为澳洲是一个很不错的目的地。
  那时我正在东华大学读2年级,其实那也不算是一个“野鸡学校”(此处应用***老师对非名校的统称),也是个211工程的大学。但是每当看到校园招聘会那人山人海的场景,我一“非上海籍毕业生”要挤进这队伍里是难上加难了。
  于是我就开始关注澳洲留学的相关信息,参加了一些讲座和教育展,至少对澳洲的教育和就业以及移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四开始我就回到昆山老家的电路板厂边工作边做毕业论文,就这样等毕业,了解中介的信息,了解学校的信息。
  总而言之,我当时留学的想法也是道听途说,没有任何推陈出新的地方。
  英语:
  我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成绩还算凑合。中考120分的卷子考了115分,高考150分考了127分,大学四级那次是最后一届100分的卷我考了92分,大学六级我考了629分。
  大学期间我通过了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也做过雅思一个短期培训。最后在2006年的8月我去考了第一次雅思结果是低于我的预期:7.0,7.5,6.0,6.0,不过也已经够申请澳洲的硕士课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留学生都有很美好的想法:通过留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其实挺天真的,很多悲剧性的结果就是留了2年学反而雅思没之前考的高。
  说实话,这是一个华人当道的世界,有时候2个华人在一起说英语是很滑稽的事情,而且一个在中国接受了十几二十年教育的人要融入到洋人的世界里谈何容易,况且这交流本身就有障碍。
  不然要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干什么?关于文化的融入,我在下文会提到。我遇到过很多学生,在澳洲从高中读到硕士,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自信的缺失因为英语不过关。所以,在国内务必要把英语学好学扎实,千万不要寄托于到国外去自然就能把英语学好。
  课程:
  选择学校和选择课程是很有讲究的,澳洲人对于大学的普世观念跟国人不同,他们只看专业的优势而国人只看排名。
  我就读的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商学院可以说是澳洲最好的商学院,因为其拥有3项国际精英机构的权威认证,但是大学的综合排名只有全球200多位。
  当然,这也要看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了,如果只为了一个文凭而且无所谓什么文凭,那选择的范围就海了去了;如果是为了回国就业去糊弄那些对大学和专业信息知之甚少的HR,那就得选所谓的“澳洲八大”,其实这“八大”最初并不是什么官方的评比结果,是一个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和联盟协议,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个招牌。
  很多案例说明同样是昆士兰大学的商科和昆士兰科技的商科,其就业率和课程实用性昆士兰科技更胜一筹。所以选择学校和专业要按照个人以后的规划来办。
  就我所学的课程来说,其实用性到目前来看要比国内的好。我当时读了会计学的硕士,这个课程是被CPA和CA认可的,毕业之后可以获得10门免修,这并不是什么卖点,因为澳洲大部分高校的会计课都是这样的。而我们学校的优势在于一个叫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
  这是一个源于欧洲的新兴的教育界的课题,其最完美的体现在我们的会计综合课程中间,让学生扮演事务所的会计师而老师在扮演客户的角色,真正体现出现实和问题交错的会计学习。
  其次,虽然每个学期一般只有4门课程,但是其工作量是相当重的,对于英语基础不过硬的学生每周至少要花60个小时去做复习和预习工作,而且很有必要。
  如果抱有侥幸心理通过突击和考试时候作弊,那就大错特错了。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是多样的,有期中考试,论文和期末考试,于是**SPAM**就成了一个生意的形式在学生中广泛流传,但是切记你花钱去买的那些论文100%都是垃圾,基本是出自那些没什么文化的澳洲人之手,根本没有学科背景。
  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你花400刀买一篇2000字的论文是垃圾,一篇合格的论文从解题到搜索材料到初稿到再稿到成型到修改,20个小时是绝对不够的。那么400块钱的rate就是只有20刀/小时,学术工资一般都是50刀/小时起,如果那些写手真有扎实的学术背景何必来赚着20块钱呢。
  所以出钱去向陌生人买论文,没有任何保障的这种事千万别做。最后,说到论文学校内部有很多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服务,比如我们学校有语言咨询师专门帮助国际学生功课语言难关,修改他们的论文;学生辅导员都是一些精英学生专门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国际学生服务处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经济上的帮助;校园法律代表专门负责学生的投诉和不满;每门课的老师在每周都有3小时的答疑时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服务,顺利完成课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经济:
  我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是文革的牺牲品,没有收到良好教育,也没跟权利有很铁的“关系”。双双“被失业”以后几十年的工龄就值几万块钱,之后自我创业生活也算过得去。
  从小我就深知钱来之不易,而且留学是一笔不小的花费。留学前前后后一共用了45000刀,其中40000学费,3000刀落地费,期间又拿过2000刀。到今年年初差不多这笔债被我还清了。折合人民币大概30万左右。
  我一直跟我的朋友还有同事探讨这留学的成本是否应该计算,如何去计算。我不久前看到了新浪留学的一篇报道,一个海归花了100万留了4年学衣锦还乡,回国就业月薪5000。
  小编问他如何去评价着留学成本,他说花100万很值得,至少这经历是金钱不能衡量的。我很诧异但后来理解了,诧异于如果留学的目的在于经历那和出国旅游有何诧异?
  留学现在普遍认为是父母对孩子的一项投资,那么只要是投资必然要考虑回报,而回报必然是用数字衡量的最为直观这个有形资产相似,而那些无形资产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增加有形资产。
  后来我理解了这一言论,他非“官二代”即“富二代”,不然谁不心疼钱扔到水里连个响都没有呢?对于“官二代”来说,留学是最为巧妙的洗钱行为,也是为后代进入仕途做的最好铺垫,这钱应该花而且可以不计数目的花。
  对于“富二代”来说,货币的面值虽然一样但是在他们看来的真实价值却远远低于其面值,花钱买个乐呵而且还有文凭何乐不为呢?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在饭局上吹嘘的资本呢。
  澳洲政府规定的海外学生基本生活费用为18000刀/年,学费不算其中。其实呢用不了那么多的,但是出于会计保守性原则和移民法的规定,多说点总是对的,以防万一么。
  刚刚开始homestay我连超市里1刀的甜甜圈都不舍得买,每天除了公交就没有别的花销,甚至前几个礼拜我连手机都没有。
  后来搬出来自己住了,除了房租外我能省则省天天带自己的饭盒去上课,从来不去外面吃,甚至前2年连电影都没怎么看过;直到后来在学校里找到了工作以后,生活才慢慢变得宽裕起来。
  这些经历甚至连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总之,出去打工赚来的钱,一个2年的硕士大概得40万人民币而且这还得根据汇率变化调整。
  以上就是一名澳洲留学生分享的昆士兰科技大学留学生活经历,更多澳洲留学动态,欢迎咨询IDP项目办公室,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 821 8688。
关键词:

相关资讯